- 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共同福祉。
-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 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 關心及愛護環境,實踐綠色生活。
計劃內容 |
1. 購置科學科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輔助設備,增加學生運用科學或科技進行學習的機會。(科學) 對象:一年級及四年級 內容: 1. 參考小學科學科建議教具及教學輔助設備表及按課程的需要,添置教學輔助設備。 2. 老師使用教學輔助設備後進行分享 |
2. 優化跨課程STEAM專題研習 2.1 四年級專題研習(科學) 對象:四年級 主題:水耕種植 1. 配合課本單元-水的世界,介紹有關水耕種植的科學與科技的原理,認識水耕系統的設計及運作。 2. 加入跨課程閱讀,閱讀有關種植的書本,加強搜集資料的能力。 3. 安排土耕體驗及進行水耕活動,並進行比較分析。 4. 學習量度植物的技巧。 5. 運用資訊科技工具輸入及處理植物生長的數據。 6. 利用電子程式製作簡報進行匯報,科學科優化簡報框架。 7. 與電腦科合作,學習為智能監測產品編程,用作量度影響植物生長的環境數據。 2.2 五年級專題研習(常識) 對象:五年級 主題:智能生活 內容: 1. 配合課本單元-電的探究,認識電與生活的關係,並找出研習問題及目的,認識不同生活的智能產品。 2. 加入跨課程閱讀,閱讀與專題研習有關的閱讀材料,加強搜集資料的能力。 3. 學習光、聲、電的科學與科技原理。 4. 運用編程的知識設計及製作改善生活的智能用具 。 5. 繪畫平面圖及製作場景模型展示智能用具。 6. 按設計循環的步驟進行研習。 7. 進行專題匯報,展示同學作品。 2.3 六年級專題研習(常識) 對象:六年級 主題:「老友記」有法寶 內容: 1. 配合課本單元-國際問題透視,認識人口老化問題,進行體驗長者日常生活的活動,了解他們面對的生活問題,並找出研習問題及目的。 2. 搜集人口數據資料,運用數學的知識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 3. 加入跨課程閱讀,閱讀與專題研習有關的閱讀材料,加強搜集資料的能力。 4. 運用編程和視藝知識設計及製作改善長者日常生活的智能產品。 5. 按設計循環的步驟進行研習。 6. 設計及佈置產品發佈攤位,向同學介紹他們的作品。 |
3. 參與小學校本課程支援計畫,加強科學與科技及 STEAM 的教師專業培訓,促進學生對科學科的學習和應用(科學) 對象:四年級 內容: 透過校本支援服務,以「科學探究(PDAR)」及「工程設計(PDIR)」框架,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科學分析及解難能力。 4. 透過STEAM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科學) 對象:六年級 主題:紙飛機比賽 內容: 配合創科組,與數學科及視藝科合作,學生透過體驗式學習,「動手動腦」探究找出紙飛機飛行最遠的方法,加強學生對科學、科技的探究能力。 |
5. 提供與人文科相關合適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跨學科閱讀能力。(人文) 1. 人文科上、下學期各選定一個課題。 2. 準備延伸閱讀材料,與世界時事及歷史、文化有關,並配合相關課題。 3. 閱讀資訊性文本,加深對課題的認識。 |
6. 安排教師專業培訓(科學) 安排科學科、人文科及常識科每位科任參與教育局小學科學專業培訓證書指定課程清單或坊間提供合適的課程進修,提升教學效能。 |
7. 開展跨課程學習主題(人文科) —「宋朝:古人生活面面觀」,讓學生學習欣賞中華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培育人文素養。 |
8. 協助訓育組,優化服務學習課程規劃,於跨課程STEAM專題研習或合適課題,進行服務學習,安排反思環節,讓學生透過服務他人,以增強學生承擔精神。 P.1:我的家(人文科專題研習) P.2:為我們服務的人(常識科專題研習) P.3:舊衣回收活動 P.4 – 6: 跨學科專題研習 |
9. 配合德育及公民組活動「國旗下的講話」,以及透過國情放大鏡分享國情資訊,學生進行反思,增加學生對國情的認識,增強對國家的責任感及使命感。 |
1. 參觀活動
2. 專題研習
3. 生活技能評估
4. 「主恩通通識」
5. 校內比賽
6. 校外比賽
7. 時事教學
8. 「科學實驗教室」
9. 尖子訓練及活動課